黑龙江东北虎伤人事情后,又有媒体报导了东北豹的目睹事情。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接连对在户外遭受这两种野生动物时正确和过错的应对方法进行了科普。能够看到,近年来,跟着生态环境的改进以及步行自驾游等旅行方法的鼓起,在户外偶遇野生动物的事例越来越多,可是假如没有相关知识及经历,轻率与野生动物触摸则有遭到人身损伤的风险。
户外相机监测到的落日下的东北虎。央广网
上游新闻了解到,我国现在在户外较常见的以肉食为主的大型野生动物首要包含虎、豹、熊、狼,而亚洲象休息地由于与人类较为挨近,近年来也时有爆出危害产业乃至构成人身损伤的事例,对此,上游新闻根据揭露报导及材料,对在户外遭受这些野生动物时该怎么正确应对进行了整理。
虎:
不要快速奔驰
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绿色展开基金会2022年7月29日发布的《我国山君现状开端查询报告》,一起根据现有揭露的查询数据计算发现,我国境内有约7100多只山君,包含了东北虎、(高山)孟加拉虎、华南虎、印支虎4个亚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现,近年来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显着添加,现在安稳日子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到达70只左右(数据更新日期:2024年5月18日)。
据揭露材料,成年雄性东北虎体长可达220厘米,均匀体重165-180公斤。东北虎喜爱在红松、蒙古栎等构成的混交林以及山势较陡峭的区域活动,首要捕食野猪、马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天然猎物缺少会导致其进入人类居住区捕食牲畜作为食物,引发与人之间的抵触。此外,东北虎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时段活动较为频频,日间活动相对较少。
疑似东北虎出现在院门外。视频截图
东北虎在患病、受伤、捕食和维护幼仔时会变得极具进犯性,最常见的人虎抵触发生在居民区或草场突击宠物或牲畜的时分,盗窃猎和交通抵触也是首要的抵触类型。
针对此前报导的东北虎伤人事情,11月20日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介绍了人虎抵触时正确的应对方法:
1.任何情况下都必定要坚持镇定,不要不知所措,不要背对虎,不要快速奔驰,这些行为都会激起虎的进犯愿望。
2.正面与虎遭受,但虎没有直接进犯,而是与人对视或宣布低吼正告示威时,人不要回身快跑,要正面虎,渐渐撤退,脱离虎视野后快速撤离。
3.虎企图挨近并进犯人类时,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可经过进入房子、轿车或爬树爬到虎够不着的高度以逃避危害,在确保本身安全的前提下,能够经过焚烧的方法进行驱逐,也能够经过大声说话、敲击金属制造噪音,或运用求救信号弹“喷火筒”或炮竹进行驱逐。
4.假如山君进犯人后马上中止进犯,且受进犯的人没有失掉认识,主张卧倒停止,白费的抵挡会将其激怒,拔苗助长。
5.山君将人扑倒后继续进犯,应优先维护颈部,一起用任何可用的东西进行反击。
豹:
不要背对
据潇湘晨报报导,近来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得悉,该局多位工作人员在吉林珲春三道沟至老爷岭沿线展开国家公园生态体会线路踏查时,邂逅一只野生东北豹。据了解,东北豹比东北虎还稀疏,全球仅存40只。
据揭露材料,东北豹,国家Ⅰ级重点维护野生动物,又名远东豹,是北方寒带区域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日子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稠密树丛、灌丛或溶洞中。远东豹喜茕居日子,常夜间活动,白日在树上或溶洞歇息。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即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其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少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牲畜。远东豹从前广泛散布于俄罗斯远东区域,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
远东豹的感官兴旺,动作活络,长于爬树,但不喜爱游水。其身体健旺,能够跳过6米宽的水沟、跳上3米高的峭壁。远东豹性格反常凶狠,犬齿大而尖利,裂齿也特别兴旺,有利于捉拿和拉扯猎物。捕猎时有两种首要的进攻方法,一种是荫蔽在树上,这样能够高高在上发现猎物,一起气味也会随风飘散,不易被猎物发现,但需求等候猎物从树下经过;另一种是狙击,先潜行挨近猎物,然后忽然跃出,将其捕获。它的力气大得惊人,能够将一只体重相当于本身分量一半的猎物抓到树上去。找不到食物时,也能够忍耐数天的饥饿。
11月20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展开国家公园生态体会线路踏查时,邂逅一只东北豹。南方都市报
11月22日,针对发生的东北豹目睹事情,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也发布了八点防备提示。
1.要紧记非必要不入山。入山人员尽量晚出早归,防止晨昏时段在户外活动,入山时应随身携带求救信号弹、炮竹等应急东西,且不要穿色彩艳丽的衣服。
2.尽量防止单独进入林区,林区活动时,可经过说话或敲击树木、运用口哨宣布声响,防止与豹忽然遭受。
3.假如与豹相遇,坚持镇定,不要背对豹。当你企图远离时,尽量面向它,不要跑,缓慢而安稳地撤退。
4.不要和东北豹有目光沟通。手里不要拿着任何“兵器”在豹面前晃,特别不要拿着小刀、棍子挥舞,手机摄影也要根绝,豹子感觉到要挟会有很大或许建议进犯。
5.豹喜爱捕猎一些风险性小的猎物,所以遇到东北豹时,千万不要蹲着、趴着,这样它或许会把你当成风险性小的猎物。尽量进步自己的身高,使自己看起来更大。
6.寻觅邻近水源潜入水中。野生东北豹是惧怕水的,所以假如周围有湖泊,能够潜入水中摆开和东北豹的间隔。
7.在抵触不行防止的情况下,应优先维护颈部,一起用任何可用的东西对豹子缺点喉部进行反击。
8.遇见野生东北豹,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分报告。尽管东北豹一般不会自动进犯人类,但请尽量不要与它们发生触摸。
熊:
防止“偶遇”
跟虎豹比较,熊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最多,散布规模最广,跟人类发生的交集也最多,由此引发的野生动物闯祸现象也较为频频和杰出,并且呈现出迅速添加的趋势。
揭露材料显现,熊科动物的地舆散布规模很广,除澳洲和非洲南部以外,世界各地均有散布。它们首要休息于山区、温带或热带森林等生态环境中。作为杂食性动物,熊的食谱十分广泛,包含啮齿动物、鱼类、有蹄类动物(如鹿、野猪和羊)等。许多熊类特别偏心蚂蚁和蜂蜜,部分物种还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例如种子、植物根茎、坚果、浆果和昆虫幼虫等。
棕熊是与人发生抵触频率最高的动物之一,被视为青藏高原最风险的动物。2014到2017年,青海省给7494例猛兽构成的产业和人身危害供给了补偿,其间有42%是棕熊导致的,而其间14例致人死伤的事例,都与棕熊“作案”有关。全世界规模内,2000年至2015年间记录在案的棕熊进犯人事情共有664起,致死率14.3%。
居民养的蜜蜂引来了亚洲黑熊。新闻截图
据了解,熊一般不会自动挨近人类,除非你进入了它的领地,又或许你挨近了它的幼崽。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不要大声尖叫和张狂地奔驰。由于尖叫或许会激怒它们,而熊的奔驰速度也比人类更快。此外,爬树也不是一个好的挑选,由于它们也或许会爬树。正确的做法是蔓延双臂,将背包或外套放在头顶,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强壮,然后渐渐地撤退着脱离。一旦熊开端追逐,你没有其它挑选的时分,你不得不奔驰的话,那也不要在空阔的当地直线奔驰,要围绕着巨大的物体奔驰,例如巨大的树,又或许车辆。由于熊尽管奔驰速度比人类快许多,但改变方向的速度却不快。
根据研讨,全世界的棕熊突击人事例里,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要素是“忽然性”,有20%的突击事情里,熊和人是忽然相遇的,导致熊受惊。一般来说熊是怕人的,但它受惊时的进犯也相同丧命。
所以防熊的一个首要思路,便是要早早提示熊人的存在,防止与熊忽然相遇。在有熊的当地,人要尽或许结伴活动,宣布更多声响,让熊远远地听到人声并躲开。人多,“侦查”的眼睛也更多,更简单发觉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户外,不要脱离游客行走的路途,防止和熊“萍水相逢”。
此外,作为熊科的一员,大熊猫留给大部分人的形象便是“萌”“懒”“圆滚滚”,可是却很少重视到它的进犯力有多强。
到处可睡的大熊猫。网络图
据我国数字科技馆报导,尽管熊猫如此之懒,却有十分快的奔驰速度。成都一位大熊猫研讨专家在承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熊猫的奔驰速度在海拔两千米高度的山地里能超越刘翔平地最高速度。可见,尽管不爱动,但动起来又不行小觑。大熊猫生性活络,但赋性温文。野生大熊猫大多数情况下会自动逃避与人类触摸,可是在领地遭到要挟的时分则会奋起抵挡。
专家从前介绍,大熊猫咬合力十分强;前肢臂力超强,很粗的竹子,一掰就断了;能爬上20米以上的树;把三四头狼当坐垫玩……也阐明熊猫其实是有很大风险性的。
此外,有材料显现,成年壮硕的熊猫有一米八体长,最重可达一百八十公斤左右,几乎没有天敌,胡狼、豹和青鼬也只以幼小熊猫为进犯目标;它的臼齿十分兴旺,由于长时间食用竹类,其咬肌、齿冠齿突兴旺。
大熊猫的进犯手法首要有几种:假如遇到天敌,一般会靠在大树上,维护要害,一起挥动前肢,用有力的掌进跋涉犯;其次便是使用尖利的牙齿进行撕咬;还会凭借自己强健的身手爬上树的高处逃避;最终便是抱住敌人翻滚。以上几点都足以对对手构成极大损伤而保全本身。因此,从其生理优势、进犯方法等方面来看,大熊猫的战斗力是不行小觑的。因此,在与熊猫的触摸中,不要只看到其憨态可掬的一面,还要留心本身的维护和安全。
狼:
坚持视野触摸
据揭露材料,狼是食肉目、犬科的动物,共有11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细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驰。头腭尖形,面子部长,鼻端杰出,耳尖且直立,嗅觉活络,听觉兴旺。犬齿及裂齿兴旺。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弹性或略能弹性。尾多毛,较兴旺。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杂以毛基为棕色毛尖为黑色的毛,也间有黑褐色、黄色以及乳白色的杂毛,尾部黑色毛较多,腹部及四肢内侧为乳白色,此外还有纯黑、纯白、棕色、褐色、灰色、沙色等色型。
狼休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是夜行性的动物,长于快速及长间隔奔驰,多喜群居。其白日常单独或成对在窟窿中蜷卧,但在人烟稀疏的地带白日也出来活动。狼在夜晚寻食的时分常在空阔的山林中宣布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常追逐猎食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散布于全世界。
据了解,我国是狼种群数量大的国家之一,可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体系查询,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大约的数字。2008年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精确查询标明,狼的数量不超越2000头。在西北区域狼的种群数量尚无报导。
红外相机记录下狼群活动踪影。红星新闻
据中科院成都生物研讨所研讨员戴强介绍,各种历史文献证明,狼确实曾广泛散布于全国多地。但现在,狼首要散布在我国北部、西部的草原与森林,因休息地破碎化和人为搅扰而削减。2021年,狼也晋级为国家二级重点维护野生动物。
据我国蓝新闻介绍,假如在户外看到了一只狼也不要急着下结论,由于这或许仅仅狼群中的一员,而其它的狼或许就在邻近的灌木丛傍边。假如你远远地看见了狼群,那就最好能够赶快脱离。可是,假如你现已和一只狼面对面了,那就要坚持视野触摸,然后渐渐撤退。假如狼没有脱离的意思,那你就测验大声尖叫,并且继续撤退。撤退的时分必定要当心,一旦跌倒就或许马上遭到狼的进犯。假如狼发起进犯,请用木棍、石头、喷雾等任何兵器抵挡。你有必要找到一个当地维护你的后背,以防止其它狼从后边突击你。
另据人民网介绍,我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舆研讨所杨维康教授曾指出,狼怕火,能够使用这一点脱险。千万不要想着把那只跟从的狼消除即可脱险,相反,这样只会引发狼群的仇视,当狼群想复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时,会招集其它狼群。尽或许不要上树(除非它没有发现你,或许你自傲后援小组能及时赶来),上树等于自断退路,兽类长于等候。假如到户外探险或是旅行,最好结伴而行,请向导引路。不要过火深化森林,留心路旁边的一些天然标志物,防止走失。
亚洲象:
做到自动防备
在我国境内,亚洲象首要散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中。它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被国家列入“十四五”抢救性维护的48种极度濒危物种。
2021年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之后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大街林地内活动。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的雄性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悉数安全南返。2021年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搬迁110多天,迂回跋涉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在此期间,当地出动人力物力,确保人象安全,网民继续重视,引发观象热潮。
跟着生态环境的继续改进和野生动物维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安稳添加。云南省林草局数据显现,当时云南省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添加至三百多头,并且本年繁育期又迎来象宝宝出生高峰,数量还在不断扩展。
可是,人象之间抵触时有发生。本年6月,就有媒体报导,一群亚洲象进入普洱市思茅区的乡民家中寻食。监控画面中,一头大象首要进入宅院,踩碎了地上的木薯根,并把桌上的金属茶杯碰落在地。随后,大象们连续进入家中翻找食物,其间一头大象还找到装有玉米粒的袋子。
野象群“莅临”宁洱。新华网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维护处的揭露信息显现,根据《云南省重点维护陆生野生动物构成人身产业危害补偿方法》,2023年度全省16个州(市)均购买野生动物大众责任稳妥,保费总额9255万元。1—3季度,全省共处理稳妥理赔案子38622件,核定理赔金额4761.97万元,已兑付4543.84万元,获益农户37864户。而2016年央广网曾报导,西双版纳勐海县8天内曾有2人被野象踩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席科普专家黄乘明在承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明,亚洲象种群数量的添加,意味着它们需求更多的食物和活动空间,而人类出产活动规模的扩展,包含栽培橡胶等经济作物,砍伐森林等行为,构成休息地的“破碎化”。如若问题得不到处理,象群出走会更加频频。
“在户外与亚洲象‘萍水相逢’时,千万不要紧张,也不要歹意驱逐它们,防止激怒象群或许独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讨中心主任陈飞说,在亚洲象面前,咱们要做到自动防备,一直与其坚持安全间隔。一起要秉持着“宁肯在逃跑中受伤,也要防止遭受进犯”的求生准则,查询象群举动方向,快速向反方向逃跑,途中能够丢掉沉重物品以减轻负担。
为防止人象抵触,采纳有用的监测预警手法至关重要。陈飞介绍,现在对亚洲象的户外监测首要包含传统监测和才智监测。传统监测包含样线查询、拜访查询等方法,经过查询亚洲象留下的粪便、脚印、食痕等痕迹,造访当地居民或护林员,直接取得亚洲象活动信息。才智监测首要使用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定位项链等科技手法。监测员先是经过红外相机实时回传的监测印象和定位器的定位信息,承认亚洲象的活动方位与意向,然后再使用无人机进行长途查找,精准定位并获取其实时活动印象,完成对亚洲象的户外实时监测。
上游新闻归纳自 人民网、央视新闻、央广网、红星新闻、九派新闻、潇湘晨报、我国蓝新闻、黑龙江省林草局官网、科普时报、科普我国等